江蘇科大投資1300萬建船舶實驗室
2012-10-18 17:02:23 來源:人民網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江蘇科技大學具有鮮明的船舶設計制造行業特色,是江蘇省最早、也是目前全國船舶類及其相關學科專業設置較為齊全的高校。完善的試驗設備為學生們提供了各式的平臺。在進行手工小船試航、模擬物流等操作時,學生們利用實驗室的設備就可以完成復雜的實驗,得到適應社會需要的工作技能訓練。
手工小船 在實驗室里接受模擬海浪考驗
張勝是江蘇科技大學一名大三學生,今年暑假,他和同學憑興趣制作了巡邏艇的模型。從開學到現在的課余時間里,這艘小船已經經歷了上百次的試航和調試。小船要航行就需要場地,學校流體力學實驗室是最佳的平臺。據學校科技處吳潔介紹,這一整套實驗室耗資達1300萬元。
張勝在流體力學實驗室告訴記者,這艘小船上半部分為輕木質材料,下半部分則為特制的玻璃鋼,既保證了船體的承重量,又有一定的穩定性,同時方便調試和修正。在實驗室里,監控(產品庫 求購 供應)臺可以清楚地監控船體的運行狀態,也能自己設定航道中風浪的大小高低。小船從一開始航行不到10米,到現在能夠抵御一定風浪的沖擊,中間經歷的調試和改裝耗費了同學們很大精力。
能夠模擬的不光是海浪,更有造船的全過程。通過船舶“高仿真”技術,設計人員在電腦上將船從頭到尾造一遍,先裝什么,后裝什么,如何裝,都標示得一清二楚。有了這種學名叫“造船流程過程仿真,全船三維化數字模型設計”的技術,船舶在船塢上的建造過程就不再神秘――船廠工人們做的事情僅僅是“按圖索驥”。
江蘇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(船型 船廠 買賣)學院院長蔣志勇告訴記者,這種“高仿真”技術設計帶來的最大好處是避免浪費。一艘萬噸巨輪,如果按傳統辦法設計,需要幾十萬張圖紙,光圖紙的錢就要幾百萬。而該技術不但能夠通過三維圖像呈現造船的全過程,更能發現造船中設計的缺陷,即時改正。“如果沒有這種仿真技術,隱藏很深的技術性缺陷將會給船廠帶來巨大經濟損失。”
物流工程實驗室 出了實驗室就能直接去工廠操作
在物流工程與管理實驗室里,幾名學生正在模擬工廠里的物流裝配,從生產線到傳送帶,從裝配間到倉庫,這里應有盡有。通過逼真的操作,學生們迅速掌握了物流線上的實踐知識,并且能夠隨時進實驗室練習。
劉同學告訴記者,這里的設施很全,雖然小,雖然有時候需要人去做一些機器的操作,但這樣的練習讓他們對物流理解更深,操作平臺也是完全仿真,“簡直和工廠里的一模一樣。”
這樣的練習,劉同學他們大概一周一次,結合課堂上的知識,快速的適應操作順序以后就能直接上機。不到兩個月,劉同學他們就已經能夠熟練快速地將貨物完成搬運、拼裝、吊掛運輸和裝箱的流程。“我感覺我隨時能去工作!”